学校代码 530T42
以“可见教研”提升常态课质量!
admin
发布于2024-05-28

欲抓质量必强教师,欲强教师先抓教研。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,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支撑。“可见教研”是一种学校层面的新型教研模式,以构建真实、高质量的常态化课堂为最终目的,针对常规教研活动中打磨预设居多、真实教学偏少,过程拼凑居多、可见可感偏少,主观评价居多、系统评价偏少等现实问题,着眼教研之困、回应教研之需,以“测—备—说—教—评—改”的可视化活动为路径,让专家和教师在真实教学中重视学情,注意及时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

 

聚焦常态教学,让真实课堂可见。由于“效果预设”和“反复演练”,常规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、示范课往往难以走向真实教学。为了让教研走出展示舞台、走向真实教学,“可见教研”通过常态机制、以课定赛、借班上课等方式,让教研真正关注真实课堂。

 

在“可见教研”活动中,教师需提前提交本学期授课计划。在教学比赛中,赛前一周通知比赛时间,赛前一天由专家按授课计划确定授课主题,比赛当天教师借班上课,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。赛前定题、借班上课的形式,可以有效避免教师赛前反复磨课演练,真正考查教师真实的教学能力而非“表演”能力。同时,引入常态化机制,以赛促教,旨在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认真备好每一堂课,切实有效提升常态课的教学质量。

 

创新教研模式,提升教研实效。如何生成一堂好课?好课的标准是什么?这是许多教师内心的疑问,也是教研真正需要回应的问题。为了更好地呈现好课的生成过程,“可见教研”通过创新可视化教研模式、研制系统评价工具、坚持多元主体参与等方式,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常态教学中教研工作应如何进行,深刻认识到教研并非“空中楼阁”,教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迹可循、有理可依。

 

    “可见教研”坚持做高质量、看得见、可复制的教研活动,基于传统的准备—实施—总结三阶段教研模式,增加教学改进环节,形成准备—实施—改进—总结四阶段教研模式,同时结合教师教学工作过程设计教研活动流程,形成了“测—备—说—教—评—改”一体的教研活动模式。在教研活动过程中,教师不仅要与指导师傅一起,进行学情分析、课前备课和说课、自主授课等任务,更要结合前后测验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教法改进,通过重构教学的方式真正实现教研的闭环过程,最后通过专家评课、同行研讨等方式总结提炼经验,帮助更多教师提升教学质量。

   评价是教研活动的指挥棒,是诊断活动效果、调节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。针对当前主观感性评价居多、系统科学评价偏少等现实问题,“可见教研”使用德尔菲法,通过专家论证,研制构建教研评价指标体系,并经过实践检验,动态修订指标权重和观察要点,设计开发观察评价表。在教研过程中,专家组全过程使用评价工具观察记录教师在学情分析、教学设计和准备、教学实施、教学反思和改进等环节的表现,并在答辩研讨环节将其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,实现对教师教学的精准诊断。

    高质量教研是经验和思维碰撞的过程,体现为教师与自身、与师傅、与学生的碰撞,教师与同行、与学科专家的碰撞,教师与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碰撞,与课程改革理念、课程标准的碰撞,等等。授课教师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参与者,是教学实施的主体,更是教研生成的主体;教学师傅作为共同体成员,卷入式参与教研,是教师坚实的智囊团;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参与教研,其体验、感受和学习效果是改进教学、评价教学的重要依据;学科专家作为评价者,积极发挥专业力量,助力提升教研质量;同行作为观察者和教学实践者,引入不同学科视角参与研讨,为教研提供实践经验和多方智慧。“可见教研”坚持多元主体参与的原则,让授课教师、教学师傅、同行教师、学科专家、学生共同参与教研活动,积极拓宽教研的维度,共建共创良性教研生态,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。